提醒:身上这些「肉」是癌症先兆!这几种你必须切

发布日期:2024-06-08 11:38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李女士,39岁,从事销售工作,平时说话比较多,1年前由于用声过度后,出现声音嘶哑,到当地医院进行喉镜检查后,诊断为声带发炎,门诊医生建议李女士口服药物治疗,当时经过治疗后,其症状有得到缓解,但以后每次遇到用声过度或感冒后,声音会经常嘶哑。

1个月前,李女士因再次用声过度后出现声音嘶哑,并且自行口服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后,症状仍然无法缓解,故前往省医院就诊。

门诊医生为其进行动态喉镜检查后,发现左侧声带前中1/3处有息肉样物,被诊断为声带息肉,建议住院行手术治疗,李女士及家属表示同意。

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后,确认符合手术适应证后,医生为李女士进行喉镜下声带肿物切除术,术后李女士的声音嘶哑症状得到缓解,发声恢复正常,顺利出院。

医生提醒,声带息肉是声带常见的良性肿瘤,不正确的发声、发声过度、身体抵抗力下降、上呼吸道感染时,细菌病毒容易侵及声带,出现声带发炎、声音嘶哑的症状,一般给予休声药物治疗后,症状多会得到缓解。

如果声带炎反复发作,有可能引起声带小结,早期的声带小结,药物治疗后也多可缓解,但如果不重视,声带小结反复发作、不缓解,会引起小结长大,形成声带息肉,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压迫,若药物治疗无效时,必须手术切除息肉才可治愈。
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,很多人都已经养成了定期体检的习惯。

但是“人吃五谷杂粮,怎能无病”,有很多体检完的朋友,或多或少都会检查出身体的一些疾病,其中“息肉”就是体检单上的常见词,如胃息肉、大肠息肉、鼻息肉等。

当看到报告上多出来的“息肉”会变得十分焦虑,觉得是身体里长了不好的东西,认为只要是息肉就是肿瘤,甚至认为可能就是得了癌症。

今天,我们就来聊一聊身体内长出来的这个小东西,哪些是癌症前期征兆,哪些必须要切除!

01

息肉到底是啥?

息肉是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的统称,不同的部位会出现不同的息肉,常见的有胃息肉、鼻息肉、声带息肉、肠息肉等。

息肉是一种良性的病变,如果比较小的息肉可以暂时不处理,但是也有部分息肉会引起癌变。

02

什么样的息肉容易癌变?

息肉是否容易癌变与息肉大小、息肉形态、家族遗传史和个人病史、年龄、息肉成分、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。

1. 息肉大小:一般认为直径>1cm的息肉癌变几率会比较大,1~2cm的息肉癌变率在10%,>2cm的息肉癌变几率可以高达50%,但并不是说直径大的息肉就一定会癌变。

2. 息肉形态:广基底息肉较带蒂息肉的癌变风险大;表面不光滑,伴有溃疡或者出血情况的息肉,出现癌变的几率会比较大。

3. 家族遗传史和个人病史:直系亲属存在肿瘤病史,或者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情况时,本人患息肉并且癌变的风险要高于他人,既往有息肉切除病史,短时间内复发的人群,应警惕息肉癌变。

个人有慢性病程,如长期乏力、消瘦或者经常腹泻、便秘、出血等,这类人群需要检查明确息肉性质。

4. 年龄:50岁以后,随着年龄增加,胃肠道息肉发病率更高,而且可能会出现恶性病变,常见的有结肠息肉。

5. 息肉成分:腺瘤性息肉内绒毛成分越多,癌变几率增大,通常绒毛膜腺瘤癌变率相对高于管状腺瘤。

6. 生长速度:通常息肉增长缓慢,如果息肉突然出现或者短时间内变化快且增大明显,可能会癌变。

03

体检时查出这5种息肉,要警惕!

01肠息肉

肠息肉多是由慢性炎症、遗传因素所致,不良的生活习惯、年龄增长也可诱发肠息肉。

肠息肉一般好发于结肠和直肠的部位,小肠的部位比较少见。

90%以上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,但从肠息肉恶化为肠癌的过程很漫长,至少需要长达5~10年的时间,如若能在此时及时排查发现并将它切除,就能够大大降低癌变风险。

肠息肉的症状表现:

1. 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: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之一,如产生黏液便、血便、大便次数增多,大便排便不尽感等。

2. 便血:便血也是肠道息肉的一个典型表现,当肠道息肉在肠道经过大便摩擦可产生出血,肉眼可见暗红色血性液体,也可以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大便隐血阳性。

3. 腹痛:当肠蠕动突然加快,血液或肠炎性东西在肠内通过以后都可以使肠蠕动加快,可能会出现痉挛性腹痛,腹痛感有一阵非常强烈,可能过一阵就会缓解。

4. 息肉脱出: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,鲜红色,圆形或樱桃状,便后可自行回复;而无蒂息肉需经肛指和肛门镜检查才能发现。

高危人群:

年龄大于50岁以上的人;长期饮食不健康的人;长期便秘者;有家族病史的人;长期吸烟、酗酒或肥胖的人等。

02胃息肉

胃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类型。

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概率比较高,因为细胞可出现异型增生或不典型增生,特别是直径>2厘米的广基息肉易发作癌变。

炎性息肉也叫增生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,该种息肉一般体积较小,约占80%,其直径通常<2厘米,大部分无不典型增生,癌变的可能性较低。

但是,这类病变的胃黏膜常常伴有萎缩、肠上皮化生、异型增生等现象,因此也不能掉以轻心。

胃息肉的症状表现:

1. 上腹饱胀、疼痛:胃息肉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饱胀、疼痛等不适症状,其疼痛多位于上腹部,为钝痛,一般无规律性。

2. 恶心、呕吐:胃息肉溃疡处受到胃酸液浸润作用,会引起收缩性痉挛,导致胃内物质反流至食管、口腔等部位,尤其在饭后时期。

3. 胃灼热: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灼热症状,感觉胃部有一种烧灼感。

4. 黑便:如果胃息肉表面伴有糜烂或溃疡,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呕血、黑便等症状的发生。

高危人群:

慢性胃炎患者;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;胃息肉遗传病史者等。

03鼻息肉

鼻息肉通常不会变成癌症,但可以出现鼻塞、流鼻涕、嗅觉减退、头痛头昏、听力下降等不适,会对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。

通常鼻息肉一经确诊之后,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,主要是切除鼻息肉,同时完善鼻窦开放,使鼻窦内脓性分泌物清除干净,鼻腔内息肉组织才可能够逐渐减少。

鼻息肉的症状表现:

1. 鼻塞:随着鼻息肉体积增大,可出现持续性鼻塞并进行性加重,严重者说话有闭塞性鼻音、睡眠打鼾等症状。

2. 嗅觉障碍:有报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鼻息肉患者,常以嗅觉减退为首发症状。

因鼻息肉堵塞鼻道,导致气流不能到达嗅区黏膜,引起嗅觉减退甚至失嗅。

3. 鼻腔分泌物增多:伴发鼻炎或并发鼻窦炎时可有流涕,为浆液、黏液或脓性。

4. 过敏症状:伴有变应性鼻炎的患者,常有喷嚏、鼻痒等过敏症状。

高危人群:

患有哮喘、过敏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人;有鼻息肉家族病史的人等。

04胆囊息肉

胆囊息肉存在一定癌变风险,可能会变成胆囊癌。

胆囊息肉可分为肿瘤性息肉,主要指腺瘤,以及非肿瘤性息肉,如胆固醇息肉、炎性息肉、腺肌增生等。

胆固醇息肉是胆囊黏膜面的胆固醇结晶沉积,炎性息肉是胆囊黏膜的增生,呈多发,直径常<1cm,多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,这些息肉通常都不会变癌。

但是,胆囊息肉中的腺瘤样息肉,属于一种癌前病变,具有癌变概率。

如果直径超过1cm,而且生长迅速,体积较大,基底较宽,内部有血流,或者同时合并胆囊结石、慢性胆囊炎等,尤其是年龄50岁以上,癌变几率比较大。

胆囊息肉的症状表现:

1. 上腹疼痛:少数患者可在进食后因息肉影响胆囊正常收缩,出现胆绞痛。

2. 消化不良:胆囊是存储和浓缩胆汁的主要场所,胆囊息肉会直接影响胆囊排空功能和浓缩胆汁的能力,继而影响消化道内脂肪组织的消化吸收,引起消化不良、食欲减退等表现。

3. 恶心呕吐:少数患者可出现恶心、呕吐等表现。

高危人群:

年龄大于50岁以上的人;长期饮食不健康的人;长期便秘者;有家族病史的人;长期吸烟、酗酒或肥胖的人等。

05声带息肉

声带息肉属于良性疾病,一般不会癌变,但是如果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引起声音的持续问题,声带息肉巨大的患者可能会堵塞声门引起吸气性喉喘鸣和呼吸困难。

声带息肉的症状表现:

声带息肉患者主要症状是声音嘶哑,其程度视息肉大小和形状而定,轻者会导致声音改变或者是间歇性声嘶,发声容易疲劳,重者严重沙哑,甚至出现失声。

高危人群:

声带有炎症者;长期吸烟者;老师、歌唱家等。



热点资讯

🌞1934年,红军师长陈树湘受伤被抓,他知道敌人要带他去领赏,于是

🌞1934年,红军师长陈树湘受伤被抓,他知道敌人要带他去领赏,于是在路上趁着敌人不注意,他的一个举动,让敌人都佩服不已。 陈树湘,1905年1月30日出生于湖南长沙,他的一生,恰似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,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。 1922年,年仅17岁的陈树湘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,三年后,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,从此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。 青年时期的陈树湘,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的岁月,他参加了北伐战争,亲身感受了国民革命的洗礼,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,他挺身...

相关资讯